贵阳:让老街巷的历史文化肌理更精致
贵阳:让老街巷的历史文化肌理更精致 ——贵阳贵安推进“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新闻观察之二 编者按: 从居住地步行15分钟,是否有足够的菜市场、阅读室或咖啡馆可供选择?日常穿行的街道,是否有树木可以遮荫?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更具魅力,让我们愿意流连? 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市场,人与自然。每一关联,都指向“美好生活”这一热词。 2021年8月,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同年12月3日,贵阳市印发《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计划》明确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立停车场、农超市场体系,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实实在在地给市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 大大的城市里,有无数小小的生活圈。一年来,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那些已被“圈住”和“改变”的生活里,我们感知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 在贵阳市花溪区阳光街道的十字街住了10多年,汪艳梅最近几个月感觉,这条街名副其实充满了“阳光”。 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房子,外墙重新贴上白色瓷砖,楼体下半部分则搭配黛青色,古朴而别致;院落里,人行道地面铺设成明黄色;临街的楼梯墙面,被附上彩虹的色彩。哪怕在阴天,居民区也仿佛有了明媚的气息。 汪艳梅每天晚饭后喜欢去商业区散步。这是今年5月十字街改造完成后,汪艳梅才有的习惯。而改造前的十字街老商业区,让她避之不及。 10多年前,汪艳梅骑电瓶车送孩子上学。途经十字街夜市,路面打滑,她和孩子连车一同摔了出去。待她强撑着站起来才发现,经年累月的烧烤经营,早给路面附上一层顽固的黑色油污。 对于十字街,汪艳梅这样的老居民可谓“又爱又恨”。这儿烟火气十足,售卖各类小吃及生活用品的摊贩沿街两侧一字排开,市民络绎不绝,任何时候都是热热闹闹的。但因太过于缺乏管理,摊位占道经营常造成交通拥堵,烧烤油烟也让周边居民不敢开窗通风。 花溪区十字街综合管理服务部负责人肖叔平说,自2019年花溪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就一直探索着“旅居融合”的发展路径。去年5月,花溪区以“三改+旅游”的模式,将十字街片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暨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进行重点打造。 背街小巷,保留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肌理。改造,不仅仅是“翻新”。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3年计划中,共计1106条小巷子需要改造。实施方案中在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卫生环境外,还强调了两个关键词:复合功能、文化元素。 “仅一年时间,十字街变干净了,也变浪漫了!”不仅老居民们这么认为,十字街的商户们也都这样感慨。 赵记冰粉,十字街最老的商户之一。1985年,十字街还是花溪区各乡镇的赶场地,赵云龙的父母在路口搭起小摊,售卖手工冰粉。2007年左右,为更好地经营,赵家相继在花溪区多处地段租门面做生意。 今年5月,赵云龙带着父辈创下的品牌入驻十字街美食城,和他一同归来的,还有当年在这条街上卖丝娃娃等小吃的“老字号”商贩。“在5月20日这一天开业,是我们十字街独有的浪漫。”赵云龙说,老顾客们也随之寻来,看到熟悉的脸,彼此相视一笑,像久别重逢的故友。 十字街的浪漫,还在于约3000米长的30条背街小巷。 每一条巷子,都有一个与“花”有关的名字,每个名字还有诗句对应。藏花巷的牌匾上写着“不如满树琼瑶蕊,笑对藏画洞里人”,谱花巷则是“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每一条巷子,都有一个动人的主题。桂花巷色彩斑斓,超级玛丽游戏的砖块和问号箱漂浮在居民楼的墙上,童年时空列车似乎能带游客穿越回无拘无束的过往;另一条叫做“花蓝”的巷子,载满了配钥匙、修手表、卷边裤、修皮鞋等手工老店铺的样子,串联起花溪“从前慢”的美好旧时光。 “十字街的烟火气被塑造得文艺而精致。”自小在花溪区长大的80后女生杨均鹭,以往来十字街只为吃一碗牛肉粉,但吃完就走,从不逗留。今年6月,杨均鹭带着公司员工来十字街团建,看着伙伴们饶有兴致地到每一条小巷探索、拍照,她决定将经营多年的沉浸式剧本杀业务拓展到此,“剧本杀场馆就应开在年轻人多的地方。” 有这想法的不止杨均鹭。网红概念书店“猫的天空之城”贵阳市区域首店也入驻花溪区十字街,店长董林林说,他们看重的就是花溪的历史、旅游与本地居民生活气息相融合的氛围,接下来他们将结合花溪区历史文化,设计开发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猫的天空之城”不远处,有一排配电箱。它们被刷上了明艳的色彩,还拟人般配上俏皮的文字:“别摸我”“也别摸我”“更别摸我”。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