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楼市延续低温态势“稳楼市”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7月,受传统销售淡季、供应放缓、预期下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及成交价格均低温运行。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市场成交规模环比回落,重点百城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约27%,百城新房成交均价环比由涨转跌。 与此同时,房企销售数据也呈现下降。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中约有8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百强房企整体销售额环比降低28.6%,同比降低39.7%。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房市场量价双降相比,二手房市场的交易量保持了修复态势,贝壳研究院监测5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指数环比微升。 叠加当前市场整体需求、行业信心都处于低位,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修复力度较弱,需要政策端的持续支持,预计短期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力度仍有望加大,供需两端政策均有空间。 尤其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之后,各地相关支持举措及配套资金将加快落实。 季节性回落 今年5月以来,在密集的“稳楼市”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复苏通道,6月单月,房地产销售、融资、开工等指标出现好转,一、二线核心城市已经酝酿回稳迹象,但整体交易数据仍不及去年同期。 进入7月,市场数据未能继续保持,出现回落。 一家地产央企高管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数据显示,7月该企业盘均周来访量环比下降约25%,再次回到低位水平。他透露,主要城市的成交同比跌幅回到30%-40%左右,“当前市场的回温不具备可持续性,市场下行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 该企业的市场一线数据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降低28.6%;同比降低39.7%,降幅略有收窄。百强房企中,近8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 7月楼市整体成交规模也呈现这种变化规律。中指研究院监测一、二、三线城市的成交数据显示,7月楼市整体成交同、环比均下跌,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12.9%,同比下跌5.9%;二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45.8%,同比下跌44.7%;三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27.9%,同比下跌62.2%。 成交价格方面,中指研究院指出,7月百城新房成交均价环比止涨转跌,跌幅为0.01%,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下跌0.09%,跌幅较6月扩大0.07个百分点。分城市来看,百城中,有47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较6月增加6个,有69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下跌,较6月增加11个。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房地产市场在7月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淡季。克而瑞表示,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的环比降幅与往年30%左右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淡季特征明显。 前述房企人士告诉记者,房企普遍会在6月冲击上半年的销售额,推盘节奏和优惠力度相对较大,但7月推盘力度会有明显减弱,销售数据随之波动。 业内人士认为,7月房地产市场热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停贷事件影响,居民观望情绪浓厚,市场预期和行业信心下行。 但市场仍有微弱的火苗续存。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量指数较上月微升,其中宁波、太原、郑州、南京、苏州等超六成城市本月成交量指数超过去年同期。 二手房市场往往更能反映需求端的动力。贝壳研究院分析7月二手房成交量稳中有增的原因,认为楼市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效果,多地降低利率、降低首付等做法从实际上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且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以上海为例,其7月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速显著。 不过二手房市场的修复依然脆弱,二手房成交均价略有下跌。贝壳研究院表示:“当前市场保持修复但修复力度较弱、速度较慢,后期市场的修复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 政策支持可期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的说法,意味着在下半年的落实中,要让政策最大化发挥效应,这也为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楼市政策留足了空间。”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表示。 据贝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有约70个城市出台稳楼市举措,包括调整限购、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发放契税补贴、购房补贴、消费券等;截至7月末,今年各级监管部门出台的稳楼市措施已经超过500次。 在“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前提下,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现有的需求侧政策仍有可以优化的空间:“除了限购、限贷、限售等降低购房门槛、降低购房成本外,契税补贴、住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促进住房消费的力度也有加大的空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楼市需要更多积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银行针对购房者的房贷利率,不仅仅新增贷款利率应该下调,存量贷款利率也应该有一定优惠。”他指出,热点城市也应该针对真实的改善需求出台一定的支持政策。 与此同时,“保交楼”首次被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或许意味着供给端相关政策未来也会得到加强。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即表示,供给端政策的发力十分重要,“市场持续下滑,并非需求端政策纾困不给力,而是供给端冲击持续存在。”他说,在“保交楼”方面,未来地方政府的主导权有望加大,并更多地介入到具体项目的处置中。 “供给端可以选择的政策工具还包括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接纾困资金等方式,都有待探索。”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助力问题项目纾困力度或将加大,随着楼市宽松政策持续显效及政府多措并举“保交楼”的不断推进,预计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企稳恢复。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