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印度梦”
相比其他车企,比亚迪从来都是一家敢想敢干的公司,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许多时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这是《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中记录的一句王传福语录。 2022年10月,各大车企纷纷公布自家9月销量业绩,比亚迪以单月破20万辆的销量获得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销冠的殊荣,让一众车企望洋兴叹。 国内市场取得惊人进展,比亚迪却并未因此停滞不前,而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布局。 近日,比亚迪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并发布了第一款高端纯电SUV元PLUS(ATTO 3),承诺首批500辆将从2023年1月开始交付,有消息称,比亚迪印度分公司已考虑在印度建厂。 鉴于印度市场的特殊性已经使许多车企铩羽而归,许多网友认为,比亚迪进军印度为“俗手”。比亚迪当然深谙其中的凶险,但它依然选择兵行险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个雄心勃勃、敢想敢干的比亚迪。 01 印度新能源市场的魅力 比亚迪看中的,正是印度的魔幻。 首先值得考量的是印度的汽车人均保有量。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约为14亿1200万人,中国人口约为14亿2600万人。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印度人口预计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人口基数庞大,但汽车人均保有量很低。2018年时,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7辆,位居世界第一,彼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和漂亮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再看看印度,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2辆。拿着汽车照片跟印度人讲驾驶体验、现代工艺,他们可能会一无所知,说自己没见过,即使见过也没开过。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规模尚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反差鲜明,商业嗅觉灵敏的车企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就像那个经典商业故事,两个卖鞋的人来到一个新城市,发现当地人都光着脚走路,其中一个人认为,本地人不穿鞋,我的鞋一定没有市场,另一个人则认为,如果以后他们穿鞋的话,那我的鞋一定很有市场。比亚迪显然属于后者,他看中的正是印度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印度在地理位置也颇具优势。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借助印度洋发达的航运,东可触及东南亚及大洋洲,西可眺望整个中东及亚洲市场。当欧美汽车市场发展到达瓶颈之时,中国、印度等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已经逐渐成了车企必争之地。 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发布的统计显示,2017年印度汽车销量为401.88万辆,已经超过德国、法国,仅次于中国、美国、日本,目前排名第四,照此发展下去,印度成长为汽车市场的沃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比亚迪在印度早有布局,2017年比亚迪便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其设立的手机工厂主要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到了2013年时,比亚迪开始与印度当地企业合作,生产电动大巴,甚至有段子调侃:印度人都要坐着比亚迪上下班。 2021年,比亚迪e6电动汽车正式用于当地出租车市场,经过多年的试探,比亚迪终于要对印度市场动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本土汽车市场主要被日系、欧系、韩系车企所瓜分,其本土车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因此比亚迪需要面对的还是其在汽车市场上较量多年的老对手,想赢比亚迪,也没这么简单。 对于比亚迪来说,一旦成功在印度市场安营扎寨,都是其加速布局全球化市场,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02 风险与机遇并存 没有人能在不承担被蛇咬的风险下吃到冰浆果。 冰浆果一种野果,味道甜美,但是它也是蛇的最爱,所以果树旁经常有蛇潜伏,采摘冰浆果最大的风险就是被咬,这意味着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恰如在印度市场布局的比亚迪。 如果你认为印度市场是一块可以肆意切割的蛋糕,那就大错特错了。税率这一项问题,就足以让车企头疼。 彼时,众多车企如比亚迪一样,看准了印度汽车市场的潜力,准备远赴印度淘金,在印度新德里车展上,上汽、长城、海马等众多车企,不惜冒着疫情的风险进军印度,展出数款车型,长城更是租下了最豪华的展位,长城曾豪气表示,拟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兴建工厂。 数月过去,长城汽车进军印度的耐心逐渐被磨灭,去年8月,长城更是将印度市场的10亿美元,部分分配给巴西市场。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的主战场仍是中国。”语气中可见其对印度的无奈。 就连在行业内混的风生水起的国际巨头,谈及印度市场上时也会表示头疼,2020年时,丰田就曾宣布,因为高额税收的存在,不会继续加码印度业务,28%起步的税率,让其无法承受,并且印度还会根据车型等意想不到的理由增收附加税,而新能源车巨头特斯拉,也被印度的阴影弄的苦不堪言,三句话不离征服火星的马斯克,面对印度市场时,都被吓得转投东南亚。 值得一提的还有福特,曾投重资加码印度造车事业,苦心经营数年,最终市场份额仅为1.4%,这意味着就算挤进印度市场,车就一定能卖得出去吗? “印度人不能没有铃木,就像印度不能失去新德里。” 这句话在玩笑之余,也侧面证实了铃木在印度市场的畅销,全球汽车产业平台MARKLINES整理了印度汽车市场的车企销量排行,玛鲁蒂铃木以远超第二位的成绩名列第一。 这主要是因为,玛鲁蒂铃木、塔塔、现代等车企,在印度的主要车型以小微车型为主,本土汽车为了节省成本,方便穷人购买,可以减配到一个极其离谱的程度,但那些国际巨头的主打车型却并非如此,你来到了印度的地盘,根本没抓住印度人的心,最后自然是水土不服,遗憾离场。 而比亚迪在印度推出的首款车型比亚迪元PLUS(ATTO3),售价约为25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接近22万元,能否在印度汽车市场获得成效,依然是个未知数,但不得不承认,比亚迪若在印度汽车市场取得成功,将会给中国自主车企树立其一个好榜样,让对印度市场失望的车企重塑信心。 03 “妙手”还是“俗手”? 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未来,比亚迪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会加大力度。” 如今,王传福正在践行自己的承诺。2022年7月,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到了9月,比亚迪在欧洲召开发布会,发布汉、唐以及ATTO 3车型,在随之而来的10月,比亚迪元PLUS长续航版又在泰国上市,同月,比亚迪在老挝举行元PLUS上市发布会,本次宣布进入印度市场,也是其拓展海外市场重要的一步,毕竟印度汽车市场的潜力,引得无数车企竞“折腰”。 时至今日,印度的汽车工业相比之前更加成熟,凭借2021年全年逾300万辆的销量,已经从当年的“汽车荒漠”,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国,据市场追踪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6年,印度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0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54.7亿美元。 显而易见,在全球前几的汽车消费市场里,一家车企若是连自己的布局都没有,那如何称其为行业顶尖车企? 当自己引以为傲的市场趋近于饱和后,若不继续开辟新市场,最后极可能会陷入坐吃老本的境地,停滞不前,王传福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无论成败,从目的出发,比亚迪此举绝非“俗手”。 而2021年,印度政府公布了“207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表示到2030年,印度电动汽车的市占率将提高到30%,有行业人士认为,以上政策和数据,也为比亚迪在印度乃至南亚区域的业务布局提供了机遇。 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在印度21个城市建立了24家经销商展厅,2023年前经销商展厅数量将增加到53家,比亚迪印度分公司总经理张杰也表示,2023年计划在印度销售1.5万台元PLUS,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可见其十足的信心。 在印度的销售渠道、生产基地、销售目标、主打产品、市场前景均在正向发展,但讨论车企成败与否,最直观的方式还是通过销量,如今的比亚迪在印度市场万事俱备,接下来就看比亚迪能否安全吃到“冰浆果”了。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