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研发创新平台已聚集相关高端人才2000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获批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试点工作,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赋能为强产兴城提供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关键变量”逐渐转化为泉州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内,市科技局主办的人才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不定期地举行。围绕泉州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领域,平台科研人员重点推介了数控专用装备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应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鞋成型装备等领域的新技术和应用案例。不少企业都从中找到合作空间。 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强 关注他的工程应用的软件,一个是编程软件,一个是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的情况。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机器人,一个是能够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第二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大院大所”夯实智力新支撑,“智转数改”点燃发展新引擎。通过在企业与平台之间搭建平台,更多“产业数字化”应用的新案例将在泉州企业里诞生。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顺林 从单机自动化到自动化产线到车间信息化,包括到整个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整套方案。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到网络化,最后到智能化,是工业4.0第一步到第四步,每一步解决方案都有相应的技术团队和一些工程化产业化的人才来配合项目开发。 探索“一院一策”模式,我市相继引进和建设中科院装备所、哈工大工程研究院、华中科大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目前,40家研发创新平台已聚集相关高端人才2000多人。“大院大所”已成为泉州产业创新“专业队”,去年就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政企和科研平台合作,积极助力泉州实体经济加“数”转型。 十年间,我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43.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2.57亿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6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技术交易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55.1倍。着力构建创新主体培育链体系,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创新领军梯队”。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528家,同比上年实现翻一番,数量居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222家增长到2021年的1650家,增长6.4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9个;全市研发人员数量达48891人,带动涌现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2016年以来全市135项成果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2021年泉州市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验收,2022年晋江市通过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19项创新举措被省里列入推广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一。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九。率先开展法人科技特派员、率先启动揭榜式选认等系列创新举措,累计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个人3182名、团队357个、工作站38个,泉州已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三次产业全覆盖。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